之子于歸

台山梓人

200984

 

春天買了一座橡果形鳥屋,掛在後院作為裝飾之用。沒想到一對小鳥居然看上了他,在裡面築了愛巢。十多天前,兩隻小鳥飛進飛出,原來是忙着哺育初生的小鳥。今天清晨,鳥兒不再張開大嘴對着洞口等吃,居然把頭伸出小洞,去探究洞外多彩多姿的花花世界。看來小鳥長大了,在憧憬着自由飛翔的未來。不免想起了下月將為人婦的女兒。

 

作為畱學生的長女,雙親沒有長輩指導。一切摸着石頭過河,拿她做實驗品。家中過的是中式生活,講的是國語。一直到三歲,媽媽要重操舊業,把他送到幼兒園,才開始學英文。還好觀察力不錯,第二天就能夠進入狀況,游刃有餘了。他的語言能力,初露頭角。

 

五歲時妹妹來了,她也進入公立幼稚班。媽媽沒有足夠的時間照顧兩姊妹。問她是選擇把長髮剪短以便於照顧,或是保畱長髮但得自己洗頭。她選了畱髮。自此以後,她凡事親力親為,直到高中寄宿。居家期間,我們沒花多少功夫照護她的生活。她的獨立個性,到底是我們的教育成果,還是天性?卻是無從攷究了。

 

七歲送她去跟一位立陶宛老太太學鋼琴。老派的鋼琴老師,教學非常嚴厲。不但打下了堅實的讀譜基礎,養成音樂欣賞情趣,更培育了良好的學習習慣。對學業及日後學小提琴,大有幫助。因為拉小提琴,中學七年,她一直參加學校的交響樂團。有一群樂團朋友做為班底,在今天那像戰場一樣的中學社交場合,省卻了不少煩惱。有人說,少年學樂器,有益課業學習。其實其利不止於此

 

十四歲在學校的環保社團,暸解到環保的重要。當年為了抗議大公司擴展牧場,大量破壞巴西熱帶雨林,決心不吃牛肉。至今未改初衷。進入大學,攻讀化工。希望能從技術上改善環境問題。畢業後認知技術上的影響力度不夠,決心學法律。要從法律上着手。做了幾年的高薪律師,發現律師樓不可能有機會讓她專職環保工作。毅然辭職,到英國攻讀環保政策。回美後,進入低薪的環保公益機搆。從政策上致力保護她所鍾愛的自然環境。自十四歲立志獻身環保事業,至今不渝。不得不佩服她的毅力與執着。這大概也是擇善固執吧。

 

在劒橋唸書時,迷上了划船競賽。囬來後,繼續她的划船活動。每天清晨五點到河上集訓。未來的夫婿也因為她而愛上了划船。他們在舊金山認識,未幾即分赴英國及菲律賓,各自追求他們的理想。巧的是兩人都囬到華府工作。更巧的是兩人交往後發現,她的外祖父和未婚夫的祖父,居然是同班同學,不但是同學,還是外祖父結婚時的伴郎。兩人有共同的理念,共同的興趣,共同的背景。祈願他們共同建立一個溫馨的家。

 

眼看着她馬上要成家了。一則為她高興,也難免不捨。兒女終究是要成長的,也終究要離巢遠飛的。做父母的只能企望,在我們的羽翼之下時,給他們培育了一雙能飛得又快又高的翅膀,養成了一個能分辨是非,能做正確判斷的頭腦。日後的成就,端看他們自己的造化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