談字的變化
(2015)
來源與流變
談起漢字來源,只能說是源遠流長。由於社會不斷的發達,當結繩記事已不能滿足人類生活的需要,人們把特定符號刻畫在器物或是洞壁,以助記載一些重要的資料,應該是中國文字的起源。現代治史,講究的是實證。根據近年考古發掘所得,新石器時代陶器上所刻畫的陶符,我們可以大膽的假設,應該是漢字的濫觴。
秦始皇帝統一華夏大地,推行書同文。各國的文字得以劃一。秦朝時,社會通行八種字體,史書稱之為「秦八體」。這八體分別是:
1.大篆:一名「籀文」。是先秦時通行的古文字。
2.小篆:秦朝據大篆簡化而成。又名「秦篆」。供官書使用。
3.刻符:是刻在符節上的字體。
4.蟲書:是寫在旗幟或符節上的字體。
5.摹印:是刻印章所用的字體。
6.署書:是題匾額所用的字體。
7.殳書:是鑄在兵器上的字體。
8.隸書:可說是小篆的簡化。供皁吏使用。
其中大篆,小篆,隸書可以說是漢字簡化的三個階段。其他五種,只是供不同用途的書體差異。所以或許可以稱大篆,小篆,隸書,楷書等不同時代的官方文字為Ò正體Ó。其他五種為Ò書體Ó,和正體並行。就像是今天隸書,行書,草書和楷書並存。
另外還有近一百多年發現,使用於三代的甲骨文。 有人認為,甲骨文是漢字發展的一個階段。也就是說,經由甲骨文進入大篆。愚見認為,這個看法未必正確。
根據秦八體的做法,八種書體和官方的小篆同時並存。甲骨文和金石文,有可能是占卜和青銅禮器專用的書體。也就是說,大篆不是一脈相承,從甲骨文改進而來的。有可能是同時並存。
上古時代,人們用刀刻字,或是用竹木桿沾煙灰顏料書寫。這是屬於硬筆時代。戰國中期楚墓中發現的毛筆證明,秦朝以前已逐漸進入軟筆時代。用硬筆寫篆字絕對比用軟筆容易。反之,用軟筆寫隸書也比硬筆容易。所以從小篆到隸書的變化,很可能一部分原因是由於書寫工具改變所導致。
據考證,唐代執筆的習慣是斜拿(偏鋒),就像今日拿鉛筆的手法。而不是現代拿毛筆的中鋒執法。這可以說明為什麼楷書起筆收筆的形狀會是今天的樣子。因為斜拿時,起筆收筆自然就形成楷書的樣子。這是書寫工具對字體的另一個影響。
簡化
由於書寫的量日益增加,為了加快書寫速度,字的簡化,在所必行。自漢代開始,隸書成為官方標準字體。這兩千多年來,字形逐漸簡化。一方面是減少一個字的筆畫,
另一方面是簡化部首。後者的影響力,遠大於前者。由於社會關係日益複雜,為了使文字表達更為精確,在字形簡化的同時,字也在繁化。主要的做法是加上偏旁,使一個字的含義更為明確,進而減少同音字的混淆。同時也有其他筆畫上的繁化現象(龍、竜;龜、龟;棄、弃)。
在康熙字典可以明顯看到官方字形,從古形到今天的簡化軌跡。康熙字典也包含與官方字形(正體字)同時並存的是簡化了的,通俗使用的字形(俗字,非官方認可的簡體字)。這一事實說明,簡體和正體是被接受,也長期一直,和平共存的。
和平共存
大陸推行官方簡體字,行有年矣。他最有力的理由是,簡化字可以減少文盲。可是同文同種,使用正體字的台灣香港,其文盲率遠低於大陸地區。原因是他們都有相對完善的教育體系。所以消除文盲的癥結,在於教育而非單純簡化文字。
簡體字通行多年,不可輕言廢除。何況簡化是文字改進的流向,應該順勢而行。只不過如今的官方推行簡體字,有以下幾個問題:
1. 同音假借字太多(干、幹、乾),易造成混淆。
2. 略去部首, 失去造字本意(開、开;關、关)。 並造成混淆(麵、面)。
3. 筆畫多的部首,應該加以簡化而沒有簡化。
4. 簡化字與正體字,缺乏聯通,造成閱讀古籍的困擾。
其實在今日的數位化時代,手寫的機會確實不多。對打印機而言,筆畫多少不是問題。如果我們採用秦的做法,把正體與簡體,視為兩種同時並存的字體。把在計算機裏,有兩種可選擇的字體(正宋體、簡宋體;正楷書、簡楷書),將正體字與簡體字變成表面的兩制而實質的統一。這將可填滿兩岸分裂的另一道鴻溝。
中國終歸是要統一的。一個國家,總不能在文字上實行Ò兩制Ó。筆者特此提出一個一國兩字,正體字與簡體字和平共存的建議。這件事可以在兩岸進入政治談判以前,先行解決。為了減少摩擦,不妨由兩岸的學術機構成立Ò中文標準內碼委員會Ó。這個委員會的任務是:
1. 取消簡體字目前使用的同音假借,使簡體字與正體字達到一一對應。也就是說每一個簡體字,都有一個,同時是只有一個,對應的正體字。這些同音假借字為數並不多,大約只有數十個。
2.
更改部分過簡的簡體字,使字能Ò站得住Ó。絕大部分的漢字,都是四平八穩的站立。簡體字中,站不穩的字不在少數。應該加以更改,增加美觀(广、产、厂)。
3.
以康熙字典為基礎,加上近兩百年增加的新字,對漢字加以整理,建立標準漢字字庫。這些有獨立含義的漢字,大約四萬多字。根據這字庫,建立標準漢字內碼。同時建立字庫,把與獨立字相關的所有古字、俗字、異字,錯字連繫起來。供國內外使用。並使用漢語拼音及注音符號,規範標準讀音。
4.
簡化字可採用,簡化部首不簡本字的原則。讓使用簡體字者,可以很容易的閱讀正體字。如此可搭起閱讀古籍的橋樑。
5.
簡化筆畫多的部首。使手寫輸入更為便利。(例如:髟改為水平三撇)
做到這幾點,既可以免去文字斷層的危機。也是向世界宣示Ò一個中國Ó不容置疑的態勢。